![]() |
【东莞】半壁江山失守 东莞本土房企销售份额降至48% |
|
【dong2】2012-12-14发表: 半壁江山失守 东莞本土房企销售份额降至48% 东莞房地产市场,正在发生一些深刻的变化。2009年,本土开发商丢掉了坐拥多年的年度销售冠军宝座。2010-2011年,在商品房销售金额年度top10榜单中本土开发商所夺得的席位都只有3个。如 半壁江山失守 东莞本土房企销售份额降至48%来自东莞dong2相关,仅限东莞dong2观点以及网络浏览,佛山陶瓷网对半壁江山失守 东莞本土房企销售份额降至48%以及内容不做任何推荐。 半壁江山失守 东莞本土房企销售份额降至48%东莞房地产市场,正在发生一些深刻的变化。 2009年,本土开发商丢掉了坐拥多年的年度销售冠军宝座。2010-2011年,在商品房销售金额年度top10榜单中本土开发商所夺得的席位都只有3个。 如今,本土开发商的危机再度深化。 据研究机构统计,今年前11月,东莞商品房销售金额top10排行榜中,本土开发商依旧只争到3个席位,并且最前的座次更是被史无前例地甩到了第5名。 更重要的是,从整个东莞商品房市场来看,本土开发商已经丢掉了过半的江山。去年,本土开发商的市场占有率仍维持63%,但是今年前11月的数据显示,这一比重已经骤降到48%,东莞52%的市场已经被外来开发商所鲸吞蚕食了。 “王朝更迭”,另一个时代开始了。 在1999年东莞房改以后,本土开发商接过以香港为主的境外财团的接力棒,继楼市的“港元战国时代”之后开创了十多年的“本地虎时代”。 如今,外来开发商在东莞攻城拔寨,将这一魔力棒“巧取豪夺”,东莞房地产进入“过江龙时代”。 近几年,一向安土重迁的本土开发商被迫背井离乡,异地开发,不过目前的收获并不多。 “本地虎时代”结束 据东莞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,前11个月,外来开发商商品房销售金额占全市的比重达到52.34%,本土开发商仅为47.66%。去年,本土开发商的市场占有率还维持在62.90%。 这意味着,东莞本土开发商丢掉了半壁江山,失去了主导地位,“本地虎时代”结束了。 这一变化从东莞商品房销售金额top10榜单中也能得到印证。据东莞中原的数据,前11月,进入全市前十的只有3家本土开发商,分别是光大、富盈和丰泰,其余均是外来开发商。 而本土开发商的排名也排于中后位置,分别以16.06亿元、14.95亿元、14.56亿元分别排第5、6、7名。而排名前四的分别是万科、中信、万达以及和记黄埔。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,把今年最牛的3家本土开发商的销售金额累计加起来,仍不及万科一家,仅为万科在东莞销售金额的73%。前11月,光大、富盈、丰泰3家合计商品房销售金额为45.57亿元,市场占有率合计8.85%,而排名榜首的万科在东莞销售金额高达62.04亿元,市场占有率高达12.02%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。这种“王朝更替”的迹象在3年前已经初现端倪,只不过今天已经彻底完成了而已。 2009年,万科力压东莞本土开发商龙头光大,夺得了商品房年度销售金额冠军的宝座,并且蝉联至今。丢掉销售冠军之后,次年,本土开发商在top10榜单中也失去了多数派的地位。2009年,本土开发商仍占据10个席位中的7个,占绝对优势。到了2010年,突然间就只剩下3个,这种少数派处境持续至今。 当然,今天的形势更加严峻了。从前11月的数据来看,本土开发商在整个东莞市场中的占有率已经跌破了50%,降低到47.66%,在东莞商品房市场彻底失去了主导地位。 东莞房地产市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,在最初的10年,是以香港为代表的境外财团的天下,本土开发商处于少年时期,这个时代被业界称为“港元战国时代”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,境外资金纷纷撤出东莞,经过两年的“冰天雪地”,东莞1999年迎来房改,当年,积蓄多年实力的本土开发商一涌而起,接过境外财团的魔力棒,开创了本土开发商主导的房地产时代,不妨将这一阶段称为“本地虎时代”。 如果说1999-2011年是“本地虎时代”,那么,今年可以称作“过江龙时代”的开局,以此说明外来开发商已经主导了东莞市场。“城头变幻大王旗”,东莞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。 东莞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陈骏良说:“市场被外来大集团、上市公司占据,这是大趋势,目前这种市场格局早就预料到了。再过几年,本土开发商就挤不进前十了。你看香港,不就是几个大的上市公司霸占了市场吗?” 变局始于土地市场 变局何来? 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以及一线城市调控的加码,东莞这个平稳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受到了深系、广系开发商为代表的外地开发商的青睐。 深圳面积小,随着房地产发展趋于饱和,强大起来的开发商被掀起了外拓的浪潮。东莞与深圳接壤,地缘相近,2003年,金地、富通拉开了鹏城地产商北进东莞的序幕,次年,万科也在东莞拿下第一个房地产项目,此后,佳兆业、益田、深圳建设、沿海地产、深国投、中熙地产、信义地产、大中华地产、深业地产、长城地产等诸多大大小小的深系开发商纷纷挥师东莞,瓜分东莞本土开发商的天下。 近年,随着一线城市调控日益加码,东莞这个二三城市成为房地产发展的绿洲,东莞楼市受到了广佛等广系地产商的追捧。 2009年8月,碧桂园拍下大朗地块,成为广系地产商进军东莞的开路先锋。此后,保利、恒大、钜隆、敏捷等实力房企也纷纷在东莞开疆辟壤。 随着外来资金的涌入,东莞土地更显稀缺,地价与日俱增。不过,据陈骏良看来,房价跟不上地价的涨幅,再加上建安、管理等成本增加,东莞房地产业开发的利润呈现下降态势,本土开发商拿地的积极性变弱。 当然,就算本土开发商想拿地,也不如之前那么顺利了。之前,本土开发商开发所用到的土地,不少是早期通过协议出让的方式所取得,这些年只是在“啃老”而已。如今,土地一般通过公开的招拍挂程序进行出让。东莞本土开发商与外来一线房企相比,实力相差悬殊,在土地市场上抢项目自然处于下风,项目少了,市场份额自然就降低了。 瑞峰置业副总经理翟志球说,这几年,在土地招拍挂市场,外来开发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,一些规模较大、素质较高的地块往往为外地开发商所斩获,现在土地市场的格局已经传到商品房市场,会影响到今年及未来几年开发商市场份额。 本土开发商背井离乡 “本地虎时代”与“过江龙时代”的更替并非只是文字游戏,是实实在在的市场格局调整和企业生存处境变化。 “过江龙时代”的到来,说明外来开发商已经喧宾夺主,东莞这个本土开发商一向眷恋的故乡已经变得不再熟悉,而变成了他人的乐土。 为了谋求生存发展,一向安土重迁的本土开发商被迫背井离乡,异地开发,寻找“第二故乡”。 尽管早在10年前有一些东莞商人投资外地房地产项目,但并不成规模,东莞本土开发商异地开发在最近几年才较为常见,如今也并没有太多收获,可以说还处于试水阶段。 东莞中原市场研究部高级研究员韦天使说:“东莞本地开发商进军外地市场,更多是选择广东省内的其它中小城市,以及周边湖南、广西、海南的部分二三线城市,试探性的点式布局居多。虽然也有一些大盘或城市综合体在稳步推进,但是还没有一个非常成熟的开发模式与品牌输出,对集团的业绩贡献还较少。” 本土开发商异地开发力度较大的最近几年,恰恰是其在东莞本土市场逐渐边缘化的几年。合富辉煌东莞市场研究部副总监李兴旺说:“为了找口饭吃,本土开发商必须往外走了。” 本土房企错失扩张良机 从本土与外来对比的视角来观察东莞本土房地产企业,还会凸显这么一个问题:为什么东莞没有全国性的房地产品牌? 东莞无法跟深圳、广州、北京、上海相比,但有条件跟顺德、中山相提并论,它们三者同为“华南四小虎”成员,并且东莞的经济实力还远胜顺德、中山,但是顺德、中山分别出现了碧桂园、雅居乐这两个全国性的房地产品牌,但东莞却没有。 对此,翟志球说,这种状况不仅局限在房地产领域,在制造业领域也一样,珠三角兄弟城市拥有美的、格力、科龙等“一轮轮明月”,但是东莞却只有“满天的星星”。 他说:“这可能跟莞商的经营思路有关系。东莞大多企业主没有霸业的心思,只是默默地做、细细地耕耘,攻势没有这么猛,一句话,就是太实在了。比如说,一个公司要在多少年之前做到多大,占据多少市场份额,布局多少城市,什么时候要上市,有这种战略设计的公司在东莞真的很少见。” 东莞房企对上市似乎并不“感冒”,而不上市,不利用资本市场的杠杆效应,想要全国扩张,成为全国性的品牌,资金实力上是跟不上的。 在今年的莞商大会前夕,唯美集团马可波罗瓷砖董事长兼总裁黄建平说,大多数东莞商人崛起于当地,宁可深度挖掘东莞本地的资源,多样化发展,也不太愿意走出东莞。在改革开放的前10年,莞商真正发挥了“敢为人先”的创新精神,但发展到了最近10年,很多莞商小富即安,未必真正“敢为人先”了,导致错失了二次、三次创业。 陈骏良曾经多年从事一线的房地产开发工作,并与东莞各房企老板或负责人相当熟稔。他说:“如果东莞好做的话,谁愿意大老远跑到外地去呢?” 某东莞本土标杆房企秉承的宗旨是“扎根东莞,造福一方”。某东莞本土老牌房企老板2008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:“只要这些年轻人不嫌弃我,不认为我老,我就照常工作,但我工作一定不给自己压力,我从2000年后不管经营。现在的经营是在平稳之中略有进步,这是我最大的放心。” 韦天使分析,东莞的本土开发商有一种稳重的特质,风险控制意识十分浓烈,对大刀阔斧跨越式的发展心存疑虑,而在一些外来文化影响大的地方,开拓性的氛围浓郁,企业主创业之初就尝到诸多甜头,更容易铸造风险偏好型的意识,在过去房地产业发展壮大的初期,自然更加敢于在全国范围内开疆拓土。 有业内人士称,同样一笔资金,有些地方的开发商可能敢冒险撬动3个项目,但是东莞的本土开发商可能就只做1个项目。风险控制严格,让东莞的开发商发展更加稳健,但相对应的,走出去也同样慢了一步。 韦天使说,现在,地价高,房地产监管和调控相当严厉,房企再去全国布局,已经错过了黄金时期。在房改后的最初黄金十年,适逢土地市场管理宽松,低价拿地、囤地、圈地成为趋势,并且对自有资金的要求也不高,房企上市也容易,于是英雄起于草莽,如今的地产巨鳄大多是这样壮大的。而目前这些前提条件都已经消失,现在全国布局需要付出的代价已经今非昔比。 记者 曾德军 来源南方日报) (【dong2】更新:2012/12/14 0:37:07)
![]() |
![]() |
资讯中心,相关泛建陶家居资讯,企业新闻、企业相关发展以及产品销售。把握佛山陶瓷网,把握行业脉搏。这里提供相关关于公司厂家新闻、资讯和联系,工厂商家价格信息,发布商业供求招商商业资讯。佛山陶瓷网陶瓷行业第一综合商务资讯服务网站。手机移动版佛山陶瓷[佛山陶瓷网] |